阜阳陈军:这些年有200多人因他获资助
发布日期:2013-09-23 浏览次数:3919
陈军是颍东区枣庄镇中心学校教师,靠助听器才能和别人交流。因听力不断下降,他不得不离开讲台,从事学校教务工作。
今年48岁的陈军热心公益,几年间,帮助贫困生2000多人次,获得“江淮志愿服务优秀典型”等称号,并于今年2月份入选中国好人。
公益之路从网上开始
陈军毕业于阜阳师范学校中文专业,毕业后被分配到枣庄镇马寨小学。
6岁那年,因一场疾病,陈军的听力出现问题,虽没完全失聪,但与人交流困难,必须大声说话。这让他觉得很不方便,也让对方觉得费劲。久而久之,他喜欢上了网络,在这个世界里,他不需要听,只要会写能看就可以。
通过网络,陈军结识了浙江温州182义工组织的义工,他们经常讨论怎样开展公益活动。陈军把枣庄镇几所小学的情况作了介绍,182义工组织提出每学期向这里的贫困儿童提供一定的资助,由陈军搜集需要帮助的贫困儿童的信息,附上照片后传给他们。
就这样,陈军走上公益之路。
已资助贫困生2000多人次
搜集贫困学生信息,反馈给义工组织,义工组织审核后,把钱发给学生。这看似简单的操作,其实并不容易。
枣庄镇凡申请帮助的学生,陈军都需要到其家中走访,还要拍照上传。浙江温州182义工组织与其建立了长期的关系,凡是审核通过的学生,从小学到中学都会给予资助。但是,受资助的学生每学期都会有变动,有转学的、有家境好转的、有辍学的,所以,陈军每学期都要分类造表。
在陈军的帮助下,浙江温州182义工组织每学期资助28人左右,资助金额每学期1万多元。但他觉得,这样还不够,需要资助的学生还有很多,所以继续在网上寻找志愿者组织。在他的努力下,麦田计划马鞍山分社也伸出援手。麦田计划资助范围不仅是枣庄镇,还扩大到了阜南和颍上。
从2007年投入这个工作,陈军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这项工作上,温州182公益组织与麦田计划这几年共资助学生达2000多人次,获助资金超22万元,有些受资助的学生已进入大学。
公益活动范围扩展
李嘉琦是枣庄镇老庙小学四年级的学生,父亲在5年前不幸从自家楼房坠落身亡,母亲带着两个孩子生活,日子十分艰难。陈军在了解情况后,为其申请了资助。
除了帮助贫困学子,陈军还积极参与其他公益活动。他所从事公益事业的范畴从助学扩展到助残、敬老、环保方面。
2010年暑假,陈军联合其他志愿者,为颍东区多个乡镇6名儿童争取治疗唇腭裂手术救助。在2010年暖冬行动中,联系到麦田计划公益团体,把马钢集团捐赠的十件大包、计价约20多万元的衣物,分别发送颍东区的三个乡镇;2012年12月,马鞍山麦田为枣庄镇新华小学提供了160多套、价值3万多元的桌椅。
有人问,本身是听障,自己生活需要照顾,为什么一直做公益事业?陈军说,“如果我能听得见,我还会站在我喜爱的讲台上,可是我不能误人子弟。做校务工作,我有时间做公益,否则对不起教师这个称呼。我希望通过努力,能够有更多的贫困孩子得到关注。(刘越越牛桂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