阜阳蒲立春十多年义务除小广告捡垃圾
发布日期:2013-09-26 浏览次数:5915
近年来,在阜阳市太和县城的大街小巷,有不少市民都常见到一个人背着工具,捡垃圾、刮广告、掏下水道、扶交通护栏,忙得满头大汗,一些市民认为“这个人可能是个傻子”。就是这个“傻子”,十多年一直坚持做好事。
大街上有个“傻子城管”
“你咋管那么宽?碍不着你的事,别瞎操心!”“你把摊子放到路中间,虽不碍我事,但影响了大家过路,就要向里挪。”今年6月的一天,太和县益民路南头,一个商贩在和一个城管模样的人争吵。
这个人叫蒲立春,太和县城关镇桥北社区居民,当时正在义务管理益民路菜市街。在一些附近居民和商贩看来,他就是“神经病”。
“这个人我认识,他就是那个戴着小红帽、挂着志愿者牌子到处捡垃圾、刮小广告的人。”在安徽华源国际大酒店附近,保洁员小李见到蒲立春惊讶地说,自己经常见到他在这条路上捡拾垃圾、疏导交通。
“他整天慌得很,比谁都忙。家里的事没问过,外面的事做不完。”蒲立春的妻子说。
据了解,从2001年11月至今,蒲立春每天早晨五六点钟上街清理垃圾、刮广告、整理路面、加固路边栏杆。晚上也是,“一般吃过晚饭七八点钟出去,11点左右回家,只要不下大雨,从不间断。”蒲立春说。
2001年以来,蒲立春每个月有20天在外边,穿坏了100多双军用球鞋,用坏了六七十把铲子。
“我们社区发现他做好事大概是在2010年,有时凌晨一点还见到他在路上清理垃圾,一开始还认为他是环卫工人,公安巡逻见过,城管执法也见过!”桥北社区郑书记及社区文明办陶主任介绍说,据他们掌握的情况,近3年文明创建以来,蒲立春清理广告3万多张,帮助市民1000多人次,做好事3000多件。
说我傻,也不影响我做好事
3月16日上午,太和县益民路中段一大群人围在一起,经过此地的蒲立春赶忙过去,发现一位60多岁的老人口吐白沫躺在地上。蒲立春忙问怎么回事,“这个老头可能犯病晕倒了,没有人敢扶,你可不要动啊,要不然怨你碰的可就麻烦了!”路人好心“提醒”蒲立春。
“我赶紧走上前擦去他满脸的白沫,等他有点意识,把他扶起来坐好。”蒲立春回忆说,他去找人帮忙时,正好遇到了登记户籍的城南派出所4名警察,在警察的帮助下,老人被护送回家。问及蒲立春救人时可怕被“讹着”,蒲立春说:“就是讹我,我也要救。”
蒲立春有时连生意也不做,去管别人不管的事。多年来,他帮助社区老弱病残、退休干部免费安装和维修水电,有时还贴上零件费。
“说他傻,他真有傻味!我开始也认为他不正常。”退休老干部刘大爷介绍,“五六年前刚搬来社区时,刚装修的房子电路不正常,蒲立春主动上门修了一次,后来客厅的吊扇坏了,我在街上碰到他,他又带着工具重新打眼装好,给他钱坚决不要,我就想:这人贴工贴钱,起码收一点顾着嘴吃饭,他却不收,是不是神经病呀!其实小蒲不傻,他是难得的好同志。”
在蒲立春看来,“老干部、残疾人和困难户平时有事需要人帮助,帮他们一下,费不了大事,贴上材料费也应该,说我傻我就傻,我就想做个‘好人’”。
义务巡街源于报恩社会
蒲立春家庭不富裕,家庭收入全靠妻子的街头小吃摊,其在城乡结合部的家,还是30年前的老瓦房。平时虽然收入微薄,但他总爱“充大款”,给别人家安装水电的很多材料都是自己买。
“爸爸做好事我不反对,但他不顾家、不注意身体我不同意,妈妈两年前做腰部手术,钢板早该取掉了,爸爸总爱帮别人而不照顾妈妈。”蒲立春的二女儿对他“颇有微辞”。
说到做好事的原因,桥北社区工作人员分析,与他的经历有关。蒲立春3个月大时,亲生母亲去世,生父把他过继给养父,蒲立春是吃百家奶长大的。娶妻生子后,一个人要照顾病重的岳父、养父,女儿不满一岁时,前妻因生活压力自杀。岳父、养父离世后,一贫如洗的蒲立春跪求乡亲兑钱,才安葬了二老。
2001年11月的一天,蒲立春被一个水坑绊倒,他回家拉来砖渣,垫平水坑。此后,蒲立春便开始做好事回报社会。
“说到坚持,我也没有感觉多难,就是好多人不理解。”蒲立春介绍,有些人总认为“天天做好事、义务劳动,又不是自己的事”。在蒲立春看来,他做好事最大的回报就是,因为带着女儿义务扫地感动了现在的妻子,“换来”了一个老婆。
蒲立春爱看书,在他家床上放着《中国力量》《雷锋故事》《全国道德模范纪实》,墙上用各种笔迹写着“为人民服务”“学雷锋做好事坚持到底”等句子,这是蒲立春坚持到底的“心结”。
蒲立春的心愿是:“我知道我傻,我愿做个人民的傻子。”如今,城关镇桥北社区已把蒲立春作为文明创建带头人,为他颁发了桥北社区志愿者证,并号召全社区向他学习。(张钊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