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一月份“颍州好人”评选结果公示
发布日期:2015-12-04 浏览次数:4178
经推荐、评议、审定、投票、考察等程序,拟命名程超等7人为十一月份“颍州好人”,现予以公示,请社会各界监督。
程超,男,1953年7月出生,颍州区清河办事处奎星苑社区居民。1991年,妻子丁芳患病经多方治疗无效后,于1991年8月因高位截肢瘫瘫痪在床,生活不能自理,从那时起,程超二话不说,默默负起照顾患病妻子的重任。20多年来,程超同志一边工作,一边照顾爱妻,经济上十分紧张,为了保证上班不迟到,同时又能照顾好妻子,他每天五点多起床,帮妻子穿衣服、洗漱后,买菜做饭,然后一口口喂妻子吃饭,随后他匆忙吃几口饭就去上班。走之前,还要把中午要吃的米饭蒸上。照顾妻子他从无抱怨,至今已有23年了。妻子身边离不开人,除了买菜和生病住院,其他的时间他都没离开过家门。 现在,62岁的他疲惫不堪,照顾妻子显得力不从心,可他说,只要有一口气在,就不会不管妻子的。程超、丁芳夫妻恩爱相濡以沫的感人事迹,感动了奎星苑社区的居民,受到了大家的一致称赞。现拟命名程超为十一月份孝老爱亲“颍州好人”。
李洪平,男,1970年4月出生,颍州区三合镇三合居委会小李庄自然村村民。2001年的一场交通事故,使妻子高位瘫痪,彻底改变了李洪平一家人的命运。医生诊断他妻子申影很难活过3年,妻子无法接受现实脾气变得异常暴躁。为了给妻子看病,家中所有的积蓄都花光了,可李洪平还是一个人默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,一边想方设法联系着各大医院一边悉心照顾着爱妻。李洪平每天都耐心地为妻子按摩、擦洗身体、端屎接尿,还要照顾着两个年幼的孩子。为了不让妻子肌肉萎缩、生褥疮,每两小时他都要给妻子翻身一次,夜里就像脑子里上了闹钟一样准点醒来;每天夜里四点钟为妻子翻一次身后,他就准时到市里面拉鱼到集市上贩卖,六点钟拉鱼到家为爱人再翻一次身,然后上街出生意,七点钟买好饭准时回家给爱人梳头洗脸、喂饭,同时让孩子吃饭上学,然后到街上卖鱼,这对于一个男人来说,心理和身体的劳累真是达到了极点。由于农村条件有限,妻子还是生了三次褥疮,可在李洪平的细心护理下不仅褥疮都奇迹般的好了,妻子两手通过锻炼也慢慢的恢复了知觉,可以轻提一些东西。妻子不仅打破了医生3年的生命期限,并且这样的生活一过就是十四年。现如今,生活趋于稳定的李洪平夫妇,一双儿女相继成家,为了让妻子不觉得闷,他特意为妻子买了一辆轮椅,经常推着妻子在外散步。妻子牵着孙子的手,天伦之乐无限的温馨,二人的内心如此的平静。李洪平,一个普通农民,十四年如一日不离不弃爱的坚守,用他的爱唤回了妻子对生命的希望,谱写了一曲“孝老爱亲”的爱心之歌。现拟命名李洪平为十一月份孝老爱亲“颍州好人”。
沈朝阳,男,1970年5月出生,颍州区西湖镇五里村沈东庄村民。沈朝阳自小家里并不富裕,他初中毕业就跟着村里人外出打工挣钱,这些年在外面拼搏,有点了积蓄,春节回家,看到“村村通”工程,村里的主要道路都建成了水泥路,可看到自家门前仍是一条土路,出行不便,沈朝阳决定自掏腰包修建自家门前的这条路。按道理说,这样的事应该是路两边的村民们集资来修建,但他没有让其他邻居掏钱,自己掏钱修建了一条宽3米,长100米的水泥路。沈朝阳看到村里卫生条件差,他就主动带头每天把自己家打扫得干干净净,再去打扫村里的道路,还自制了垃圾箱,动员村民不要乱扔垃圾,把生活垃圾投入垃圾箱,沈庄村村民在他的带动下,逐步养成了好的卫生习惯,村里的环境大大改善了。除此之外,村里街坊,谁家有了困难,谁家有了摩擦,纠纷,他都愿意去帮助调解解决,在他的带动影响下,村里的邻里关系不断改进,民风民俗进一步提高。现拟命名沈朝阳为十一月份助人为乐“颍州好人”。
任荣君,女,1972年9月出生,颍州区颍西街道办事处财政所会计。2005年9月取消农业税费后,第一年发放农民地亩补贴金,老百姓不敢相信,任荣君总是耐心地向农户宣传党的惠农政策。第一次发放补贴时,未实行“一卡通”,面对全办事处的一万多户农民,任荣君发放现金时总是认真核查。当时她的孩子只有三岁,母亲和爱人体弱多病,她中午从未休息,啃着烧饼喝开水,克服种种困境也未耽误补贴资金的发放。记得有一次,一位郝庄行政村的老人,错了一元钱,她发现后连忙追上给予找补。随着党的惠农政策的不断深入,每年经任荣君手发放的补贴资金就有1千多万,为了保证党的惠农资金及时、足额、正确的发放到受惠农户手中,她经常加班核对资料、到户核查。2008年6月一个月内任荣君的母亲和爱人于相继去世,孩子才7岁。在这种情况下,为了在春节前把惠农资金发放到农户手中,任荣君加班加点,以致于顾不上照顾孩子。2009年至2012年国家实行家电下乡和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,颍西财政所属于城乡结合部,备案销售网点较多,工作量较大,为确保每笔业务的真实性、正确性,经常需要进行回访、核查。任荣君对待每一个销售网点都是严格把关,从不徇私。面对高龄困难群众,她也总是亲历而为帮助解决问题。24年来任荣君带病坚持工作,即使是躺在病床上也是如此。现拟命名任荣君为十一月份敬业奉献“颍州好人”。
王丙武,男,颍州区三塔集镇张湖村原文书。1976年面对村支部的需要他放弃了自己深爱的教育事业,39年的沧桑岁月,王丙武从一个年轻小伙子铸炼成一名全镇乃至全区优秀的村文书。土地流转,冬防冬治站岗值班,秸秆禁烧,年底村里收新农合、新农保,总能看到老王的身影。对于每次的新参合、新参保人员,王丙武都是逐户逐人到家核实,由于王丙武细心地工作,全村每年3000多人的信息没有一人漏报,错报。对于那些老弱病残,五?;?,无论他们有什么事情他总是亲自上门代办,办好之后,再给他们送到家中。王丙武参与了四次大的人口普查,每一次都是自己先把政策和业务学习好,再培训大家。每年一到暑假,在村里的沟塘边上总能看到老王亲自写的防溺水警示牌,他还经常到好玩的小孩家里给家长做宣传,每天还会沿着村里的沟塘巡视上一两遍。张湖村美好乡村建设以后,王丙武经过推举担任村民理事会会长,镇老干部协会副会长。在工作和生活中,王丙武重感情也讲原则,面对不正之风敢于坚持正义,面对艰难险阻敢于挺身而出,为群众出头,给群众办事。多年来因为长时间的加班熬夜工作,王丙武得了癫痫病,不管多难他都带病坚持工作为老百姓办事。近年来王丙武先后被评为先进个人和先进文书,2008年被评为县级“基层党建先进工作者”。现拟命名王丙武为十一月份敬业奉献“颍州好人”。
时杰,女,1968年11月出生,颍州区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主任。多年来时杰身处民生工作第一线,工作量大,任务重。时杰的老父亲常年辛劳工作,因公受伤,二十多年行动不便,后来又患有高血压、冠心病和脑萎缩,十多年生活不能自理,她的丈夫多年来一直担任管理工作,经常忙于公事,对家中私事和照顾老人力不从心,家务之事几乎都是由时杰一人承担,可她从不叫苦叫累。2011年1月,她80岁高龄的婆婆在忍受长达十年的慢性疾病困苦后,不幸出现脑出血,经全力抢救治疗虽挽回了生命,但个人生活不能自理了。此后,时杰和几个兄弟妯娌开始轮流照顾婆婆,几年来时杰把工作之余的几乎所有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买菜送饭,伺候老人翻身、擦身、大小便等事情上。五年的时间了,在时杰和几个兄弟妯娌的悉心照顾下,婆婆身上干干净净,无一处褥疮,家里的物件也都井然有序,小小屋堂处处散发着用心打理的温情和暖意。尽管如此,时杰并没有耽误工作,颍州区医保中心在她的带领下,城镇居民参保人数由原来6万多人增加到9万多人,连续五年超额完成参保目标任务,并且在市内率先跨区域与各大医院签订协议,把定点医疗服务机构由原有的1家医院扩大到26家,从根本上打破了区域壁垒,简化了原有的复杂经办流程,极大解决了参?;颊叩娓兑搅品延玫母旱?。现拟命名时杰为十一月份孝老爱亲“颍州好人”。
张敏,女,1973年5月出生,颍州区王店镇中心卫生院妇产科主任、保健员。1999年,张敏被调到王店镇中心卫生院妇产科工作,2013年担任妇产科主任、保健员职务,负责辖区妇幼保健、妇产科日常业务工作,刚接任妇产科主任时,由于医务人员少,加上没有工作经验,紧张繁杂的工作把张敏压得缓不过劲来,上班时间紧之又紧,一天一夜的轮流,白天根本没有时间休息,每月只有15个晚上能在家休息。孩子不能在身边上学,同在基层卫生院工作的丈夫也是忙得没日没夜。家,对于张敏来说,只是个概念,医院变成了她真正的家。曾几次她想提交辞职报告,然而职业责任让她没有选择,只能迎难而上。农村孕妇文化程度普遍较低,受多种因素的影响,有许多孕妇不愿意建立档案,觉得孕期检查、随访等没有必要。对待这样的问题,张敏总是不厌其烦的对其做孕期保健知识宣传,告知其好处。张敏对自己要求很严格,每个月都要到各村走访。由于科室本身忙,她只能利用早晨,中午,甚至晚上下班后。刮风、下雨、严寒、酷暑,恶劣的天气致使其皮肤损伤。张敏不折不扣的工作态度使她成为了行业的佼佼者,近年来张敏曾荣获颍州区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和优秀保健员,2015年她又荣获安徽省“最美基层保健员”荣誉称号。现拟命名张敏为十一月份敬业奉献“颍州好人”。
公示期间,如有意见,请于2015年12月12日前,以书面或电话形式向区文明办反映,联系电话:2199375/2195598;电子信箱:yzqwmb2199375@163.com。
- 上一篇:六月份“颍州好人”评选结果公示
- 下一篇:十月份“颍州好人”评选结果公示